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地熱發電路漫漫但前景可期
文章來源: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 發表時間:2021-11-04 15:02:22瀏覽次數:1658
在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成為世界共識的大背景下,地熱資源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因為資源量大且供應穩定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時至今日,全球地熱的利用方式中,直接利用較為普遍和常見,但是地熱發電對地熱的利用量大于直接利用方式。隨著清潔能源發展力度的逐漸加大,地熱開發利用特別是地熱發電的潛力將逐漸得以釋放。
我國地熱發電始于上世紀70年代,起步比較早,但發展過程較為曲折,目前地熱裝機容量僅為27兆瓦,與美國等地熱產業相對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我國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戰略提出之后,可再生能源發展力度進一步加大,地熱事業也開始發力。新近出臺的《國家地熱能“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地熱發電裝機容量將新增500兆瓦,較當前的裝機容量將有大幅提升。筆者近期對國內地熱發電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研,調研過程中發現,目前制約地熱發電的因素還比較突出,需要給予關注。
其次是資源勘查及技術瓶頸方面的問題,這是地熱發電的內因。目前地熱發電利用的資源主要是高溫地熱,中低溫地熱發電在全球也不多見。公開資料顯示,我國高溫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藏南、川西和滇西地區,這些地區自然條件相對艱苦,經濟水平也比較低,對地熱發電這種“奢侈品”生產支撐能力有限。
從資源類型方面看,經過多年勘查,業內專家得出的結論是我國高溫熱儲大多為基巖裂隙型,這類熱儲的勘查難度和風險較大,諸多不利的環境因素對高溫地熱發電形成制約。中低溫地熱資源雖然較高溫資源分布較為廣泛,理論上也可以用于發電,但是相關的技術和設備制造目前沒有實質性突破,尚不足以對地熱發電形成有效支撐。業內有專家表示,若能研發制造出大膨脹比的新型全流螺桿膨脹機機型及大型化螺桿機組,許多中低溫熱能有望實現經濟性發電,與此同時工業中量大面廣的中低溫余熱廢熱也能夠更好回收成電能。干熱巖理論上有較大潛力,但目前全球還沒有大型商業化運行項目,僅有的一些EGS工程也是示范性質。
再次是管理體制機制和政策方面的問題。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地熱的多頭管理。這對地熱大發展形成掣肘,發電企業對此反應較為強烈。由于對地熱水、礦泉水的法律屬性和管理體制機制一直沒有理順,導致各地對地熱的管理差別較大,有的地方劃歸礦產資源行政部門管理,有的地方劃歸水行政部門管理,還有的地方兩個部門重復管理。多頭管理及政出多門對本就處于起步階段,需要扶持的地熱發電事業十分不利。筆者在調研過程中還發現,除管理職能交叉和重復收費因素外,礦業權審批周期長、程序復雜是制約地熱發電的又一制度因素。
一些企業在獲取地熱探礦權并投入相應工作量獲得資源發現后遲遲不能獲得采礦權,導致項目運作受阻。地熱發電規模雖小,但是一旦發展起來也面臨發電入網及其電價問題,目前的地熱發電企業急切呼吁地熱發電像太陽能、風能發電一樣有一個明確的上網電價。一些企業表示,地熱發電的資源條件差別較大,最好的辦法是一個項目一個價格。業內人士紛紛表示,若地熱發電能獲得和風電、太陽能發電一樣的上網電價,地熱發電的生產力將很大程度被激活。
上一篇 > 地熱發電的四種發電方式
下一篇 > 干熱巖地熱發電,千呼萬喚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