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工程地質
河西走廊地區地質概況
文章來源: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 發表時間:2021-10-29 10:25:06瀏覽次數:3417
河西走廊位于甘肅省西部,為一呈北西西走向的狹長地帶;它南鄰海拔4000m以上的祁連山,北依成殘山丘陵的北山。走廊地區海拔多在2000-2500m之間,面積約3.2萬km2。自30年代此發現石油以來至今已有50余年,本區一直是我國西北部石油生產的基地之一。
經過長期的石油勘探及生產,在河西走廊一些油田勘探和生產區鉆了許多油井和勘探井,為了解油層的溫壓條件,其中有350余個鉆孔曾進行了鉆井測溫和試油測溫,這里測溫鉆孔的最大深度為4500余米,多數孔深在l000-2000m之間,約有1/3的測溫孔深在500-1000m此外,在進行該區水文地質調查時尚對1-200m深的水井和鉆孔進行了測照,這對了解區域地溫分布特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河西走廊地區的地溫研究是以石油深孔為基礎,并參考了水文地質淺孔測溫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完成的。
河西走廊是以前震旦紀及古生代褶皺為基底的中新生代斷陷一拗陷盆地,有部分前震旦紀及古生代地層在河西走廊中部出露,并構成合黎山、龍首山等低山丘陵區。印支運動祁連山褶皺隆起,并向南和向北推擠,形成一系列北西西向的小型斷陷盆地;在燕山運動早期就形成了河西走廊的雛形,經歷了侏羅系早期強烈的沉陷和晚期的下降、上升運動的相持階段,從而接受了大量陸相及河湖沉積,形成一套以砂泥巖、礫巖為主并夾有泥灰巖的沉積地層;白堊紀、第三紀又經歷了上升剝蝕和強烈下沉運動的影響,接受了巨厚的中新生代砂、礫巖及泥巖沉積;喜山運動使祁連山繼續隆起并向兩側推覆,致使走廊地區的中新生代地層褶皺,形成山前背斜隆起帶及向北推覆的逆掩斷裂(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所玉門研究隊,1982),給石油的形成、運移及儲存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在河西走廊的中部,中新生代地層在上述運動的影響下具有平緩的隆起和拗陷,在隆起的軸部和斷層封閉處常有利于油氣的集聚。河西走廊地區中新生代地層厚度在4000-5000m。通過玉門的地質構造剖面,基本上反映了區域的地質構造特征;這種特征是影響河西走廊地溫分布的重要因素。
經過長期的石油勘探及生產,在河西走廊一些油田勘探和生產區鉆了許多油井和勘探井,為了解油層的溫壓條件,其中有350余個鉆孔曾進行了鉆井測溫和試油測溫,這里測溫鉆孔的最大深度為4500余米,多數孔深在l000-2000m之間,約有1/3的測溫孔深在500-1000m此外,在進行該區水文地質調查時尚對1-200m深的水井和鉆孔進行了測照,這對了解區域地溫分布特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河西走廊地區的地溫研究是以石油深孔為基礎,并參考了水文地質淺孔測溫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完成的。
河西走廊是以前震旦紀及古生代褶皺為基底的中新生代斷陷一拗陷盆地,有部分前震旦紀及古生代地層在河西走廊中部出露,并構成合黎山、龍首山等低山丘陵區。印支運動祁連山褶皺隆起,并向南和向北推擠,形成一系列北西西向的小型斷陷盆地;在燕山運動早期就形成了河西走廊的雛形,經歷了侏羅系早期強烈的沉陷和晚期的下降、上升運動的相持階段,從而接受了大量陸相及河湖沉積,形成一套以砂泥巖、礫巖為主并夾有泥灰巖的沉積地層;白堊紀、第三紀又經歷了上升剝蝕和強烈下沉運動的影響,接受了巨厚的中新生代砂、礫巖及泥巖沉積;喜山運動使祁連山繼續隆起并向兩側推覆,致使走廊地區的中新生代地層褶皺,形成山前背斜隆起帶及向北推覆的逆掩斷裂(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所玉門研究隊,1982),給石油的形成、運移及儲存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在河西走廊的中部,中新生代地層在上述運動的影響下具有平緩的隆起和拗陷,在隆起的軸部和斷層封閉處常有利于油氣的集聚。河西走廊地區中新生代地層厚度在4000-5000m。通過玉門的地質構造剖面,基本上反映了區域的地質構造特征;這種特征是影響河西走廊地溫分布的重要因素。
上一篇 > 河西走廊地區區域地溫分布的基本特征
下一篇 > 四川盆地油氣區地溫分布特征